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博客 > 苏轼的读书笔记:原来人家是这样的学霸!

苏轼的读书笔记:原来人家是这样的学霸!

2020年03月19日 09:46:41 来源:公众号:中学生读写 访问量:36




苏轼的学习方法


我们都把苏轼当做天才,他知识丰富,博闻强识,写诗行云流水,作文倚马可待。像苏轼这样的奇才,应该都是天生的吧?


作为跨越古今的学霸,苏轼天赋自然是极好的,但其实他也一直很刻苦。只不过,史书上记载苏轼才气的故事多,记载他用功的文字少,使大家误以为才子就是天生的了


其实,天下没有不用功的学霸,苏轼在做学问方面下的功夫,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

最初发现苏轼极其用功的,是个叫朱载上的人(“朱载上”这个名字挺有意思,叫“朱载”就罢了,还一定要“上”)。那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,这个朱载上也在黄州做官,官不大,但有实权,掌管的是钱粮。不用说,朱载上成为苏轼的知己,对落魄的东坡先生,是有好处的,至少过年过节可以送苏轼两桶花生油、几张电影票。


这时候,读写菌多么希望朱载上别那么刻板,偶尔来次小腐败,也是极有人情味的。你看你看,我对待腐败,也有双重标准。面对苏轼,我总是把握不住原则。


◆◆◆


那一天,朱载上来拜会苏轼,请传达室的大爷打了内线电话,苏轼却迟迟不出来。这应该不是苏轼的性格,他平日都是极好客、极有礼的。


朱载上走也不是,留也不是。“这个苏轼,被贬到这里,做个闲差,也没啥公务,在忙啥呢?”朱载上肯定这么想。


偶一日至,典谒(传达人员)已通名,东坡移时不出。欲留,伺候颇倦;欲去,则业已通名。

【思考】两个“谒”字,各是什么词性?虚词“而、则”作何用法?


◆◆◆

等了好久,苏轼才跑出来,口中连说“骚瑞”,解释说:“我刚才在做‘日课’,没能及时出来接你,请您谅解。”

原来,苏轼给自己规定了“日课”,固定时间,固定内容,雷打不动。一般情况下,学霸们都会偷偷用功,不会声称自己刻苦。但苏轼不这样,他是明着学习,甚至还因此耽误了接待朋友。

这就是真学霸与假学霸的区别。

◆◆◆

那么,苏轼的“日课”是什么呢?朱载上也想了解。苏轼说:“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——近期的内容是抄写《汉书》,而且,这已经是第三遍抄写了。


第三遍?难道苏轼是被贬到这里,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抄书吗?当然不是,苏轼一直在努力,他的时间,都是挤出来的。


如是者久之,东坡出,愧久候之意。且云:“了些日课,失于探知。”坐定,语毕,公曰:“适来先生所谓‘日课’者何?”对云:“钞《汉书》。”

【思考】“谢、请”二字,在文中意思与如今常用意思有何不同?两个“之”字用法又有何不同?“他语毕”中的“他”,代指苏轼吗?

◆◆◆

苏轼抄书,还有自己独特的方法:他不是全抄,而是从每件事中选取几个关键字,用这几个关键字带起对原文的回忆。关键字越抄越少,最后,就可以利用关键字做提示,将原文倒背如流:

读《汉书》到此三经手钞矣。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;次则两字;今则一字。

【思考】苏轼为何自称“某”?还可以自称什么?

这个学习方法好!读写菌以前背历史、地理,都是先从目录开始,先将厚书读薄;再将目录还原为具体内容,将薄书读厚;最后再回到目录,提纲挈领,用目录带起对全书的回忆。

这个方法,是不是和苏大才子有一拼?可惜,读写菌天赋距离东坡先生一万八千里,用功程度距离东坡先生一万里,无论多么重要的内容也从没抄写过三遍,所以至今一事无成。

◆◆◆

朱载上对苏轼的这一抄书法非常感冒,一定要借来这本“读书笔记”看看,结果拿来一看,这哪是“读书笔记”,简直就是些乱码嘛!如果朱载上是苏轼的语文老师,一定给他的作业打个“差”,罚抄10遍,不,100遍!

公离席,复曰:“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教否?”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。公视之,皆不解其义。

【思考】朱载上为何要离席?“请、幸”这些词表达怎样的态度?还有哪些类似的副词?



◆◆◆

但人家苏轼接下来的行为,让朱载上佩服得五体投地,再也不敢罚苏轼抄写了。原来人家苏轼的抄写,是很有技术含量呢!

东坡云:“足下试举题一字。”公如其言,东坡应声诵数百言,无一字差缺。数挑,皆。公降叹良久,曰:“先生真谪仙才也!”

【思考】“谪仙才”用了什么典故?这样说比直接说“先生真是天才”有何好处?

原来,人家苏轼说是抄书,实际上是背书

第一次抄写,一段文字中,先抄仨字作为提醒,第二次抄俩字,第三次只抄一个字。也就是说,一本《汉书》,苏轼至少背了三遍。所以,只要随便从中说出一字,他便能滔滔不绝背出一大段,一字不差。

原来,天才是这么炼成的!

◆◆◆

苏轼这种抄书法,不同于我们平常所做的“摘抄本”,他不是抄原文,而是抄关键词。读写菌把这种抄书法,命名为“默抄法”

摘抄分三种,由易到难依次是“直接抄写”“原句默抄”“关键词默抄”。

读到优美句子,直接抄写在读书笔记中,这样做最简单;读到优美句子,心中默念几遍,口中朗诵几遍,然后默写在读书笔记中,还可以和原句对比一下,这叫作“原句默抄”;再进一步,对已经很熟悉的文段,画出思维导图,或者列出关键词,照着回忆原文,就是“关键词默抄”。

对于语言类学科,常用以上方法摘抄,一定能掌握精熟,才思泉涌。


◆◆◆

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,原来是“百分之一的才华,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”才成功的。朱载上服了,回家赶紧这样教育儿子:

东坡尚且如此,尔不过中等智力,岂可不勤读书邪?

【思考】朱载上为何称呼苏轼为“东坡”,改为“轼”行吗?他还可怎样称呼苏轼?

其实,天下也不乏天赋秉异如苏轼之人,但既有天赋,又刻苦如东坡者,就是凤毛麟角了。苏轼正是相信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”,才能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,达到写文章如行云流水,倚马可待的境界。

是啊,多数人也不过中等智力,“岂可不勤读书邪?”有诗为证:

天才不仅靠天赋,
平时更须下功夫。
皆谓东坡文采好,
不知三遍抄汉书。

◆◆◆

【附】苏轼读《汉书》

朱司农(掌管钱粮的官职)载上尝分教黄冈。时东坡谪居黄,未识司农公。客有诵公之诗云:“官闲无一事,蝴蝶飞上阶。”东坡愕然曰:“何人所作?”客以公对,东坡称赏再三,以为深得幽雅之趣。

异日,公往见,遂为知己。自此,时获登门

偶一日谒至,典谒已通名,而东坡移时不出。欲留,则伺候颇倦;欲去,则业已通名。如是者久之,东坡始出,愧谢久候之意。且云:“适了些日课,失于探知。”

坐定,他语毕,公请曰:“适来先生所谓‘日课’者何?”对云:“钞《汉书》。”公曰:“以先生天才,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,何用手钞邪?”东坡曰:“不然。某读《汉书》到此凡三经手钞矣。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;次则两字;今则一字。”

公离席,复请曰:“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?”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。公视之,皆不解其义。东坡云:“足下试举题一字。”公如其言,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,无一字差缺。凡数挑,皆然。公降叹良久,曰:“先生真谪仙才也!”

他日,以语其子新仲曰:“东坡尚如此,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邪?”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。

  

编辑:张婷婷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
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曹县苏教实验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青岛中路与文化路交叉口东侧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